本文作者:访客

火必网有监管部门

访客2024-04-2051

比特币帐上的钱不见了找谁呀

你说的应该是比特币交易平台或者在线钱包的比特币账户密码丢失吧。解决方法一般有三种:

1、通过绑定的手机号或者邮箱找回或重设密码。

2、通过客服人员帮人找回或重设密码。

3、通过提交实名认证信息找回或重设密码。

比特币(Bitcoin:比特金)最早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可以购买现实生活当中的物品。它的特点是分散化、匿名、只能在数字世界使用,不属于任何国家和金融机构,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兑换它,也因此被部分不法分子当做洗钱工具。

2014年1月7日,淘宝发布公告,宣布1月14日起禁售比特币、莱特币等互联网虚拟币等商品。西维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乔·曼钦(Joe Manchin)2014年2月26日向美国联邦政府多个监管部门发出公开信,希望有关机构能够就比特币鼓励非法活动和扰乱金融秩序的现状予以重视。

2017年1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金融办等对比特币中国开展现场检查,重点检查该企业是否未经许可或无牌照开展信贷、支付、汇兑等相关业务;反洗钱制度落实情况;资金安全隐患等。2017年1月12日,央行营业管理部也在北京进驻“火币网”、“币行”等交易平台。

如何看待人民网批评金色财经以“私募”之名变相推介ICO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靳水平认为:

人民网子栏目人民创投刊文《泡沫破灭大势已定,币圈“媒体”还能一直浪?》,指出随着ICO的疯狂,作为市场买卖双方重要的信息来源,为数字货币提供新闻资讯的“媒体”越来越多。但在目前的区块链行业中,以金色财经、币世界为代表的“媒体”纷纷被业内指责有偿荐币诱导投资人、以“私募”之名变相推介ICO。

火必网有监管部门

业内人士指出,ICO项目在“炒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市值管理”,各大内容平台上的相关文章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数字货币分析人士肖磊此前接受采访称,所谓“市值管理”,说白了即在代币价格下跌时,项目方通过在媒体平台发布一些看涨信息的软文带动市场情绪,进而带动代币价格上涨。

随着ICO的疯狂,作为市场买卖双方重要的信息来源,为数字货币提供新闻资讯的“媒体”越来越多。

而作为媒体,就必须有媒体其固有的属性和标签,坚持客观、中立,以事实为依据,在法律框架范围内来开展新闻报道工作。目前一些币圈所谓的媒体并不能算得上真正的媒体。客观上,不具备媒体的属性,即“无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无网络出版许可,无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典型的“三无媒体”。主观上,部分媒体泯灭良知,为了利益进行虚假宣传,充当吹鼓手,严重损坏了投资者利益。

在区块链这个新兴的风口下,媒体一方面要加强自律以外,还需要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措施来进行约束,同时建议司法部门也要对这些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查处。

ICO本身没什么错,如果ICO的应用仅仅是小范围的,对象是专业化的,那国家监管也没必要兴师动众,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ICO项目为了资金和人头问题,把目标瞄准了普通老百姓,甚至是一些对投资一窍不通的大叔大妈们,那国家怎么可能坐视不管。

人民网旗下人民创投刊文《泡沫破灭大势已定,币圈“媒体”还能一直浪?》指出,随着ICO的疯狂,作为市场买卖双方重要的信息来源,为数字货币提供新闻资讯的“媒体”越来越多。但在目前的区块链行业中,以金色财经、币世界为代表的“媒体”纷纷被业内指责有偿荐币诱导投资人、以“私募”之名变相推介ICO。
其中,文章还点名金色财经的开创人,杜均“同时是数字货币买卖所火币网、节点资本开创人。身兼数字货币“媒体”、承销商、坐市商三重身份,金色财经不单是一个效劳于投资者的媒体平台,更像是为“割韭菜一条龙”而效劳的一个重要工具。”

ICO是一种初始代币发行,提到ICO不得不说起IPO,它们的本质差别在于后者发行的是证券,而前者是一种加密数字货币。

我们必须清楚,并不是所有的ICO项目都具有投资的价值。也正因为如此,绝不可以盲目地投资,相信一定会获得回报。现在各行各业很多企业盲目地开展ICO项目,甚至是像美容、白酒等行业也纷纷开展,目的却只是为了圈钱融资,后续到底能否盈利完全没谱。

另外,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初创企业值得投资,尽管短期内收益低,但ICO的不安全性也体现在网络本身的安全问题和区块容量等问题上,如果项目失败,ICO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代币作废,对投资者来说风险实在太高。因此,对于像金色财经这种有偿新闻行为是必须批评和抵制的,新闻报道绝不可以是盈利性、含有广告宣传性质的。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