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蓝色光标股票_蓝色光标股票股吧

如何评价《蓝色光标如此坑害老员工,良心真的不会痛吗》一文

利益相关,本人曾供职蓝标。

因为一篇10万+,把315当天默默加班的公关狗们推到了风口浪尖。

从业务层面说起,蓝标算是国内的老牌4A公司,号称酒仙桥第一收购霸主。所以即便对外都宣称蓝标,但其实前身可能是多盟、SNK或者其他公关公司,蓝标靠着品牌溢价,养活整个集团。但公司内部,各个业务组之间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很多最初靠着蓝标的招牌竞标下来的客户,做着做着可能就丢了,业务越来越少自然要裁员维持运营。

说到裁员,有意思的是,蓝标靠业务组赚钱,但内部财务、采购、人力等却是大爷,这一点从微信文章里HR极其傲慢的态度就可窥见一斑。从2016年开始,蓝标大幅裁员,当时影响最大的是快消第三业务部,整个部门都解散了。不过被裁员工虽然怨气很重,但也都鸟么悄的走了。但首先开除的都是能力差的同事,这次事件,我们流传一张截图,具体大家自行判断。

最后我想说,做公关都挺不容易的,一边对甲方忍气吞声,一边又要应对公司内部的人事斗争,善待公关狗。

蓝色光标作为中国老牌,也几乎算是最大的公关公司,遭遇这种舆情,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灯下黑”。我注意到,此事从昨晚开始传播,到今天早上发酵成“10万+”,蓝标却一直没有回应以平复众怒,似乎也说明这家公关巨头的策略和能力,远非他们竞标PPT上说得那么强。

蓝色光标股票_蓝色光标股票股吧

从基本事实上,我相信这篇贴文所说。中国的公关公司在劳资关系合规性上,做得都不太好。你也可以认为这是中国企业的通病:加班没有加班费,还有就是本文所说的,企业在裁员时,为了省下一笔遣散费,对员工威逼利诱、各种套路。尤其是文中披露录音那段,HR方的表述很明显说明他们做这种事儿,已是轻车熟路,毫不顾忌。然而,他们的跋扈,其实是建立在受害者善良软弱的前提上,等到某一天,有人揣着录音笔跟他们见面,还摆那副嘴脸,就只能等着遭报应了。

文中,作者“小员工”对扮演恶人的HR,以及那位劝自己尽快离职的上司,还保持某种同情和理解,不但显示“小员工”在认知上的不足——一做事者的角色并不影响对其行为的伦理判断,也似乎说明他(她)这篇爆文主要是为了自己维权,而不是揭批老东家的不堪。毕竟,蓝标秉行什么价值观,平日对员工如何,这位工作了几年的老员工不会不知悉。

与HR的恶言恶语比,我倒认为作者的上司更恶心,他充分展示了一个职场中年猥琐男,能油腻到什么程度。

“我也是一个离职人”,说得倒温情脉脉。作者“小员工”也疑惑,既然上司也要被清退了,干嘛还要跟HR一道,对部门下属赶尽杀绝。这原因很简单呀,这位上司被清退的待遇,肯定不会和“小员工”一样。他清退“小员工”们越得力,就越可以获得更好的离职待遇。况且,他职级比较高,与蓝标高层和HR搞好关系,肯定有利于以后的事业拓展。“小员工”们眼巴巴地望着那点离职补偿,说明他们处于公关行业食物链的低端,就这,还要同情并理解剥削欺压自己的人,也太小白了吧。莫非,职级也能限制人的智商?

我认为蓝标高层的良心不会痛,他们只会恼火。近年来,蓝标一直在转型,因为之前依靠信息不对称吃渠道差价的盈利模式,在新媒体传播形态下已经越来越难以维系。在人才市场上,有点真本事的人都更倾向于自己创业,所以各大公关公司只能依仗堆集廉价人力,做较重较大的执行型业务,在品牌力彻底衰减之前,最大程度变现。

有这种大形势,决策层既没有心思也没有太多资源,来照顾底层员工的职业前程和劳动福利。一个项目能赚钱就组织个团队,不能赚钱就撤项目组裁员,“小员工”的遭遇正是如此。但将心比心,即使蓝标再缺钱,也不能靠克扣小员工们那一点可怜的合法待遇,来维持生存。一个企业只要开始low,那就会越来越low。蓝标至此,非常可惜。

这下好了,一家满世界声称自己是危机公关专家的公司,在3月15日这敏感的一天,成为一场危机的邪恶主角,怎么看都是活该。市场上的甲方,也可以借此判断一下这些公司真正的成色。

很多人的朋友圈今天都被这篇文章霸屏了。社长看了下,写这篇文章的“有点自我”公号注册于去年5月,这篇是其发布的第一篇文章,短短几个小时就冲到了十万+,当天中午点赞数达到了2万多,真实阅读量可能在百万级别。社长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真是高手,不愧是亚洲最大公关公司蓝色光标培养出来的,打击点稳准狠。

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一是文章逻辑严谨,有理有据,表达还很克制;二是切入点很好,将自己和单位塑造成弱者与强者的关系,让阅读者有代入感,毕竟谁都有可能会遭遇被裁员、公司还不给赔偿需要维权的一天;第三作为公关公司,蓝色光标平时和媒体打交道比较多,文章出来后能够快速引起关注,进行传播。

在经济效应不好的时候,很多公司都会选择裁员,蓝色光标也不例外。由于工作关系社长身边有不少蓝色光标的朋友,可以肯定裁员确有其事,毕竟一方面蓝色光标员工数增长太猛,过去六年暴增了800%多;另外一方面又要压缩成本,2017年净利润下滑六成多,因此优化人才结构在所难免。

从公司发展的角度看,裁员没有什么对错,只是一种选择。但社长想说的是,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裁员需谨慎,不能简单粗暴,一定要做好安抚工作,双方应该友好沟通,不能激化员工和公司的矛盾,寒了曾经为公司付出的员工的心,否则随时都会上头条。这不,在315这天很多公司都等着蓝色光标帮其公关时,蓝色光标却要为自己公关。

关注我,获取权威专业的财经资讯,丰富饱满的深度商业报道。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