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那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呢
最近浙商银行上市第一个交易日就出现了破发的现象,再次科创城的开闸以后短期很多股票破发的现象,市场开始讨论股票破发的情况和开始研究股票破发的因素,甚至频繁的破发后引起市场情绪面的变化,大家担心后期打新会出现的亏损的情况,闭眼打新的时代可能过去,那市场股票上市后破发带来了什么后果影响呢,下面我来大家具体分析下。
中签投资者亏损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的就是参与打新投资者后中签的投资的投资者,这部分投资者等到股市一上市后就出现亏损的情况,特别是最近刚上市的浙商银行一开盘后就破发,后期股票小幅度拉升后盘中短暂停牌,一复牌股价继续下行,如果当天投资者不选择出局的话,隔天就开始大幅度低开,全部处于被套的状态,所以中签投资者亏损后直接影响其后期打新的积极性,目前好像破发的情况的大部分集中在银行股和科创板个股中。
虽然其他股票还没出现这类情况,但不代表将来不会出现,而且科创板怕破发已经进入了常规化,直接影响者投资者的打新热情,再次在新股申购的时候会出现选择性申购,或者申购成功也会出现很多新股弃购的现象,而弃购的股份全部需要承销证券自己出钱买入,因为我们新股发行承销基本是包销的状态。
如果个别股票出现弃购现象,承销券商还能够忍受,如果经常性或者大规模这类现象肯定会造成券商的不满,好不容易保荐一只股票结果包销的原因而出现亏损现象,我觉得后期国家在股份发行承销阶段会出现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出台,也是市场因素导致政策的改革。
次新炒作降温
如果新股都经常性出现破发的现象,那必然会导致市场资金在炒作次新股的时候的谨慎,今年科创板的开闸后,我们可以发现今年关于次新股的作为市场整体炒作的一大题材已经明显出现了降温的情况,原来前几年次新股的作为题材炒作的一大热点,市场次新股会出现联动性的上涨情况,特别最近表现较强的几只个股联动性较高,两只股票可能不属于同一板块,但作为市场次新股的代表相关性的影响较大。
但今年市场好像次新股的联动性的明显降低,虽然今年也出现了类似卓胜薇和中国人保这类次新妖股,但联动性较差,各自走出独立的情况,而此新题材板块其他个股并未受到这类股票股票上涨引起的资金的疯狂炒作,次新股的炒作热情明显降低,个人觉得跟科创板开闸后大部分破发存在很大的关系。
破发对于公司本身的影响
新股上市大幅度上涨是市场大部分投资者认同度观点,即使业绩情况不佳的情况下,也会受到资金的热捧后炒作,但是个别股票出现了破发的现象的时候,大家就会开始讨论该股的情况,市场上市各大开始深究该股破发的原因,是不是该股的业绩有问题或者其他很多东西尚未披露等,各种事情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对于公司的后期的业务开展肯定存在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会受到证监会的关注等,公司的各种合作商看到之后公司上市没有多久出现了破发的情况或多或少会存在担心。所以公司股票破发对公司本身存在一定的影响。
总结:所以个股破发情况频现会引起政策的变革,市场资金情绪面的变化,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
“如果一个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对于大多数在二级市场持有该股的投资者来说无疑弊大有利。
如果在一级市场配售此类的股票的机构,还没有来得及套现,那基金、券商等机构也就被套在里面账面出现亏损。
如果新股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这就意味着所有在一级和二级市场配售或者中签的投资者,在新股上市的第一天即亏损或者面临亏损的风险。浙商银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1月26日上市,收盘价4.97元,盘中一度跌破4.94元的发行价,下探4.88元的价位。
截止12月6日浙商银行股票收盘价为4.59元,并在上市的第七天,创出了4.52元的股价新低。
据说自从今年7月22日科创板上市以来,已经有十几个科创板股票跌破了发行价。为此,曾经非常火爆科创板基金,将面临亏损的风险。
而在一级市场参与配售的开放式基金、ETF基金、社保基金等,因为在封闭期内无法套现,或将产生亏损。
然而,新股破发能够使得沪深股市的市场化进一步深化,并打破了“新股不败”这一市场诟病。
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新股破发能够酝酿新的投资机会,未必一无是处。由此可见,投资者需要理性对待新股破发的现象。
秉承价值投资,减少投机跟风炒作,乃2020年广大投资者的必修课。
A股早期,没有全流通,流通盘非常小,大量都是锁定股——限售股,整体估值非常高,股价非常贵。股改以后慢慢的供求关系开始改变了市场交易对手的格局,也明显的逐步在下杀估值,以前那种高估值一去不复返。
所以,时至今日,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整体全面注册制强烈的预期之下,供求关系导致的没人要,就是低估值、低股价,破发基本就是常态。以后随便就买股票,没有业绩和稳定的分红回报,亏损概率很高。
一个公司的股票跌破发行价,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很多股票都会出现破发,有些是上市第一天就破发,有的是上市一段时间破发,本质上来讲,破发并不会改变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主要反应的是市场对公司的预期变化。
股票的发行价,并不等于股票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比如固定资产、货币现金等是体现在净资产,与股价对应的就是每股净资产,而发行价只是通过询价对公司确认的一个“公允”价格,既包含公司的账面价值,又包括未来预期。
这就会导致不同公司的发行估值水平不一样,比如高科技新兴产业类公司,发行市盈率可以高达100倍,甚至有些公司没有盈利也可以发行,根本没有市盈率,只是假定公司几年后盈利的水平来确定一个大家接受的价格,因此股价跌破发行价,要么是市场环境不好,要么是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不看好,对这一确定价不认可。
如果要说带来的影响的话,主要在于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投资人资产缩水,比如申购新股的,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直接就亏损了,甚至可能一直被套,导致投资失利,如果上市后一段时间才破发的,上市后买入的人要亏损。
另一方面,股票跌破发行价会带来公司市值的下降,公司的大股东财富会缩水,如果大股东使用持有的股票进行质押融资来做生产经营活动的话,股价下跌,就会影响到股东的融资金额,如果股价跌太快,大股东质押比例太高,还可能会导致大股东被强行平仓,严重的造成公司实控人变更。